我们的创始团队
Crystal Lu
从中国家庭到美国课堂:
Crystal老师的成长经历贯穿中美两种文化,既深受中国家庭教育的影响,又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找到新的视野。这段跨文化的成长经历,不仅塑造了她对教育的独特理解,也成为她投身教育事业的起点。
中国家庭教育的根基
Crystal老师在中国的成长岁月中,体验了典型的中国家庭教育。父母对她充满期待,总希望她能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“更好的未来”。她记得小时候,父母经常对她说:“只要成绩好,未来一切都会有。”这种教育方式让她从小就学会了自律和努力,也帮助她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基础。然而,Crystal也注意到,这种教育模式有时会过于注重“听话”和“服从”,忽略了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。
她回忆道:“有时候,我也想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事情,比如学画画或跳舞或参加课外活动,但父母总觉得这些和成绩无关,没必要浪费时间。”
美国家庭教育的启发
来到美国后,Crystal第一次接触到完全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。她发现,美国的家长更倾向于倾听孩子的声音,更愿意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,即使失败也无妨。美国家庭教育强调独立性和兴趣培养,父母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,而不仅仅是他们的成绩。
她在寄宿家庭的日子让她印象深刻。一次,她在课堂上没有表现好,觉得很沮丧,但寄宿家庭的父母并没有责备她,而是耐心地问她:“你觉得哪里可以做得更好?你想要我们怎么帮助你?”这种以鼓励为主的方式,让Crystal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支持和信任。
然而,Crystal也注意到,美国家庭教育的“自由”有时可能过于放任,孩子缺少明确的目标感和规划意识。她观察到,有些学生虽然很有创造力,但在面对学术和职业压力时显得力不从心。
融合中美教育精华
中美两种教育模式的对比,让Crystal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:中国教育的基础与美国教育的个性发展并不是对立的,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。
中国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培养孩子的毅力、专注力和目标感,让他们在追求目标时更有耐力。
美国家庭教育的亮点则在于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去探索兴趣,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。
Crystal深信,好的教育不应该偏向某一端,而是要找到平衡点,既要帮助学生设定清晰的目标,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力,为他们的人生提供更多选择。
从家庭到事业的初心
Crystal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,向学生和家长证明:教育的本质不是单纯的成绩或自由,而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。她特别关注国际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适应问题,帮助他们在面对不同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冲突时,找到自己的节奏。
无论是中国家庭的期望,还是美国教育的自由,Crystal都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,将两者的优点融合在一起,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成长方案。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不仅帮助学生实现学术目标,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,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教育的传承
Crystal老师常常对学生说:“我和你们一样,也走过这条路,甚至遇到过更多的困难。”她用自己从中国课堂到美国校园的真实经历,让学生们明白,挑战并不可怕,只要用心面对,每一步都能成为成长的机会。她相信,教育不只是追求结果,更是陪伴学生走过每一段成长的过程,让他们为未来的人生做好准备。